电容器(组)使用维护注意事项
刘桂军
由于电容器具有安装方便、运行维护简便、自身损耗小等优点,目前是应用最广泛的无功补偿设备。但笔者在日常工作检查中发现,部分企业电工对使用与维护电容器(组)存在一些模糊认识,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使用和维护电容器(组),有必要对一些模糊认识给予澄清。
电容器(组)必须有放电装置
电容器(组)放电装置可有可无的想法是极其危险的。由于电容器(组)在投入运行时,其两极间处于储能状态,储存着大量的电荷;当电容器(组)退出运行后,其两极上也还残留一定电压,残留电压的初始值为电容器(组)的额定电压,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再次投入运行,就有可能产生很大的合闸涌流和很高的过电压,给设备造成危害。如果电气工作人员触及已退出运行但未放电的电容器,有可能被电击伤或灼伤。因此,为了防止人身触电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,必须加装放电装置。放电装置有专用放电装置和兼用放电装置(随机或随变补偿的电容器,电容器(组)可通过被补偿设备的绕组自行放电)两种。
停电检修时必须人工放电
由于电容器(组)储存的电荷虽通过其放电装置可自行放电,但仍可能有部分残余电荷。所以在检修和维护电容器(组)时,无论是采用专用放电装置,还是使用兼用放电装置,都必须在通过人工放电消除残余电压后才能进行工作,否则极有可能发生触电伤人事故。
对电容器(组)人工放电的正确做法是:先将接地线的接地端固定好,再用接地棒对将要检修的电容器(组)多次放电,直至没有火花和放电为止,最后将接地线固定好。还需注意的一点是,如电容器出现内部故障时,无论是通过自动放电还是人工放电,其故障部分的残余电荷是有可能放不掉的,因此,工作人员应戴绝缘手套,用短接故障电容器两级的方法,使其完全放电后才能进行工作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